我国远海水工设施长期受到高盐、高温、高湿、强波浪等恶劣自然环境影响,确保各类设施服役安全对于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十分重要。为明确远海水工设施技术状态,推动开展特殊环境下水工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研究工作,我院水工建筑技术中心牵头开展我国远海水工设施建成后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服役状态基础数据采集、安全与耐久演化规律研究及相关技术指南编制工作。5月13日至5月24日,我院院长张华勤受项目业主单位邀请,带队赴南海开展为期12天的远海水工设施安全性、耐久性研究调研工作,水工建筑技术中心主任孙熙平、项目骨干成员参与。
在现场调研过程中,张华勤与项目团队克服了时间紧张、工作繁多、天气酷热、晕船不适等重重困难,伴着晨曦、顶着烈日,每到一处便迅速登岸,抓住短暂的靠泊窗口期争分夺秒地开展现场踏勘,确保本次调研工作圆满完成。
调研途中,张华勤一行前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驻地海事处、交通运输部救助局驻地救助中心和航保中心驻地航标处参观学习、交流慰问,把天科院科研学术元素的代表《水道港口》送到了交通水运行业的第一线、祖国辽阔海疆的最前沿。
返航途中,张华勤受邀进行“奋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主题讲座,围绕交通运输的战略定位、我国海运发展现状与挑战、科技创新对于交通运输发展有利支撑、部天科院科研创新等方面内容,解读了国家相关政策纲领性文件,阐述了“十四五”水运行业顶层设计,梳理了交通强国下我国海上运输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介绍了天科院的历史沿革、科研重点工作与成效,为船上工作人员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课堂,反响热烈,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