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李旺生  委 员

研究员,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内河港航研究中心总工。


主要研究方向为河流泥沙、航道整治工程技术,主持完成近30项课题和项目,项目涉及松花江、汉江、黄河、淮河、南北盘江、桂江、红水河、西江、郁江、柳江长江等河流的航道整治工程。对航道整治中的整治线宽度计算方法、丁坝间距计算方法和航道整治挖槽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计算公式,公式得到了应用,推进了学科的进步;通过理论推导提出的河口海岸航道开挖后航道泥沙回淤计算式很好地反映了角度的影响,公式得到了应用;就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不平衡输沙方程、平衡状态下挟沙能力及其级配确定、河流泥沙数学模型中的掺混层等问题,推导出一系列的计算公式,有效推进了河流泥沙数学模型中的泥沙模拟问题研究;从基本理论出发,就变态河工模型的垂线流速分布不相似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河工模型模拟技术学科的发展;在缅甸蒂洛瓦船厂码头泥沙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利用整体数学模型提供边界条件开展局部模型试验的方案,局部模型由数模提供的边界条件后,采用活动开边界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河段,工程的实施结果完全反映了模型预测的结果,试验取得了成功;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在2001年度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中,正确地把握住了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重点,项目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工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参与了长江中下游多个河段的航道整治技术研究工作,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同时,对长江航道整治的相关一般性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整治河段单元的划分问题提出了目标河型概念并进行了定义,同时就目标河型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航道整治工程平面布局选择很有价值的工程区的概念;在对长江航道整治建筑物的作用效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守护工程功能属性转化问题;在对三峡清水下泄后河床变化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引导和规范清水冲刷行为以获取长江荆江河段更大航道尺度的理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长江航道整治技术的发展。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和报告30余篇,培养硕士3名。成果分别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等;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将3项,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优秀设计三等奖1项。